一个把神话变成现实的企业家
点击:4821次 日期:2015-01-27  []  []  []

——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本报特约撰稿人  郭明进

        在中国三七之乡文山县,距县城约3千米的攀枝花镇高登村,有一家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它是最近由私营企业改制的。它的创建人、董事长、总经理叫唐修文。
        特安呐创建于1994年5月,当时只有资产60万元,产品仅有手工包装的“解热止痛散”,年总产值90万元,销售收入23万元。仅过了6年多,就发展成用现代化设备生产具有多功能药理作用的三七系列高科技新产品,资产规模达7000多万元的中型企业。1998年至2000年三年销售总额达1亿多元,上缴国家税金1000多万元,实现利润800多万元。在文山县的企业中,创下了多项第一:产品科技含量第一,人均产值第一,缴纳税金第一,为人类健康贡献第一,成为文山县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

从月亮神的传说说起
        在古代神话故事中,有一位美丽的月亮女神,她是滋润大地、促进植物生长、维持万物生命的女神。她具有普度众生、维护生灵、照耀全球的功能,她的名字就叫特安呐。
        在特安呐公司的大门口,高高地飘扬着红、黄、蓝三面旗帜。红旗是庄严的五星国旗,黄旗象征着效益的增加和财富的积累,而蓝旗是他安呐厂旗,其图案就是由一轮弯月和一株盛开的三七花组成,这也就是特安呐商标品牌。
        名贵中药材三七,使中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文山特有的生物资源,它具有药用和滋补两个功能。早在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三七“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剑伤、跌扑杖伤。血出不止者嚼烂涂之,或为沫掺之,其血即止。”因其价值极高,李时珍还形象地把三七誉为“金不换”。1765年清朝乾隆年间赵家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也有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气补血第一,味同功益等,故人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珍贵者。”20世纪初便闻名于世的云南白药,其主要配方就是三七。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工种植三七的历史至少在700年以上,其产片光和质量都属世界第一。而文山县所产的三七,又占全州一半以上。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前,文山人对三七的认识、开发和利用,都极为有限,多以卖三七原产品为生计,因此,这种名贵中药材,给药农带来的收入和带给国家的税收,都很有限,而且极不稳定。有的种植三七的农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三年才能收获一莊三七,却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抱着“金不换”却还缺吃少穿。
        “月亮神”毕竟是民间的一个美好传说,为了吧这个神话传说变成现实,唐修文及其伙伴,经过周密调查和认真分析研究,决定充分利用文山盛产优质三七这一优势,创办一家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制药企业,开发三七系列产品,增加三七附加价值,为农民脱贫致富、发展文山经济和人类健康长寿做出贡献。

艰难起步的头几年
        选准发展方向,避免了少走弯路,但要达到目的,则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如果照着别人已经铺好的路子走下去,自然不会有多少困难,而要开辟新路困难就多了。
        创业之初,白手起家,什么都缺,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唯一不缺德,就是唐修文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他从多方面筹措资金、租用厂房、招收工人、聘请师傅,闯过了道道难关,克服了重重困难,企业终于在1994年4月15日开工了。
        开工之初,唐修文采取“迂回战术”,首先用手工包装生产与三七无关的“解热止痛散”。这些民间常用药品,价廉质优,销路较好,很快解决了吃饭这个基本问题,还积累了一些资金,并锻炼了工人,摸索了经验,为投入开发三七药品作了准备。
        企业开始有了收入以后,唐修文立即着手三七药品的开发工作。其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将原生三七加工成三七粉、、三七片等初级产品。第二步,从原生三七中提取总甙,制成总甙片,使产品升级。第三步,从总甙片中提取单体成分,制成片剂及粉针剂,将三七加工成精品。
        这些设想和打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形成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然而一个私营小厂要开发一个大项目,遇到的困难确实太多太多。购买和维修改造厂房、增加社别等都要钱。1996年又投入100多万元筹建制剂大楼。连续3年支出大于收入,到1997年底,企业已亏损93万多元。资金极度困难,严重束缚着特安呐前进的步伐。

重大转折的1998年
        胆识是成功的前提,坚定是胜利的保证。就在有人认为特安呐“骑虎难下”的重要关头,唐修文却对已开创的事业充满信心,深信只要坚持下去,必定取得重大胜利。他知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所以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坚持“骑虎不下”地勇往直前。一方面,咬紧牙关继续拼搏,求助亲朋好友和金融部门,继续投资建设制剂大楼。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寻找畅销产品的突破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选准了“三七总甙”的开发,并在没有资金建总甙提取车间的情况下,采取在当地收购三七,委托有加工能力的厂家加工总甙,结果当年见效。特安呐开始有了从上海等地源源不断来的货款,逐步走出了困境,走上了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1998年销售收入2400万元。

飞跃发展的1999年
        特安呐公司为自己制定的宗旨是“开发三七产业,服务大众健康”,所以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是无止境的。他们知道,一个制药企业要有强劲的生命力,保持长盛不衰,最关键的是产品要不断更新换代。所以在1998年他们又多方筹集资金,投入600多万元开发新产品,并获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千方百计扩大已有产品销路,1999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6.7%,上缴税金377万元,比上年增长79.98%,实现利润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14.92%。被文山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强私营企业》,被文山州委、州政府授予《十强乡镇企业》。七生产的血塞通篇(三七总甙片)先后获“第七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优秀奖”和卫生部中国医促会信誉度调查委员会“验证推荐产品”称号,被列入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999年新推出的具有独特疗效的“调经养颜胶囊”、“益心康胶囊”又被列为省级18工程项目。

喜报频传的2000年
        进入新千年的春天,特安呐喜报频频。
        1月,研究开发的两个高新技术产品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地从三七总甙中分离单体皂甙,制成七生力偏和七生静片。这两种新药对肿瘤、老年痴呆、妇女更年期综合症、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独特效果。
        4月7日,特安呐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GMP证书”。这是国家药品监督局成立以来,由国家药品GMP认证中心认定的云南省首家制药企业。这标志着特安呐的生产和管理达到了国家级标准并于国际接轨。
        5月17日,特安呐被云南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6月8日上午,“云南文山特安呐制药有限公司通过国家药品监督局GMP认证新闻发布会”在昆明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是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昆交会组委会宣传组、中国文山县委、文山县人民政府、特安呐制药公司联合举办的。省委副书记王天玺亲临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顾伯平亲自主持新闻发布会。文山州委书记张田欣、州长王永奎、文山县县长曾文龙等有关部门领导也以东道主身份出席发布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文汇报、香港凤凰卫视等69多家新闻单位的近百名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很快,特安呐及文山三七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唐修文成了新闻人物。
        8月15日,云南省经贸委公布第四批(1999年度)云南生名牌产品名单,特安呐公司生产血塞通片(三七总甙片)榜上有名。
        12月2日,文山州州委、州人民政府、国家中药医药管理局、特安呐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三七之乡特安呐三七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及28位首都中医药界的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出席会议。特安呐公司董事长唐修文陪同国家和省政府领导同志一起就座。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在突出位置加以报道。12月,特安呐公司经批准的“准”字号药品已达59个,其中三七系列产品17个,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的95%以上。公司全年销售收入6590万元,上缴税金538万元,实现利润5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5%、42.71%、103.85%。

可贵的五点经验
  一、抓好人才和人才培养,使公司发展的首要因素。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事最宝贵的。唐修文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从创业伊始,他首先注意抓住人才和人才培养这一环。
        企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高层次人才,靠从外地引进。一个才创办不久的私营企业,要从大城市引进人才到知名度不高的文山来,谈何容易。但是要开发高科技产品,没有高层次人才不过是一句空话。唐修文以真诚的态度打动人(有的三请四请,有的五请六请),以宏伟的事业远景吸引人,以适度的待遇留住人。目前,公司有职工259人,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90多人。有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2名、主任药师1名、副主任药师1名、会计师2名、经济师3名。这是一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兢兢业业也事业献身的专业技术队伍,是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方面做到“生产一代、储存一代、研究一代、构思一代”使公司在科技开发上步步向上的力量源泉。
        中级以下的技术人员,主要靠培训解决。即年来,公司先后派出160人次到北京、江苏、成都、昆明等地学习,同时在本地培训职工达4000多人次。由于坚持持证上岗、择优上岗的规定,所以员工都能坚持白天上班晚上参加培训,职工中比岗位技能知识,比产品产量质量成风。此外,公司还鼓励职工参加大、中专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并 规定凡考试合格取得毕业证的,公司给与报销费用。
  二、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1998年,靠“总甙”的生产经营使公司获得比较好的效益,走出了困境,但是,靠委托加工和产品单一这两个问题严重阻碍着公司的发展。公司于是在昆明成立了产品开发研究所,聘请专家研究开发三七新产品,并投资500多万元,建设植物药提取车间。1999年初,从土建工程开始,到设备购买安装、生产工艺研究、人员培训,只经过半年时间即投产,而且总甙提取率是同行业中最高的,色泽、质量也是最好的,半年时间生产总量达4900.2千克,实现当年投资,当年产生高效益。
        公司还研制开发了“调经养颜胶囊”和“益心康胶囊”两个新产品 ,并别列入“云南省18生物工程项目”。2000年初,又从三七总甙中分离单体皂甙,成功研制开发出“七生力”和“七生静片”两个高新技术产品。这两种新产品,均属国家一类新药,为国内首创。标志着特安呐在研制开发三七系列药品方面又迈上了新台阶。
  三、拓展市场、搞活经营,是企业兴盛的关键。
        1997年以前,特安呐只生产一般常用药,市场主要在省内。197年下半年生产三七系列产品后,逐步拓展省外市场。1999年上半年以前,省外市场主要在华东,期于各省的市场均由华东主管。随着特安呐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公司即使采取措施,以行政区划划分市场范围,并确立了“重点抓京、沪、浙江三大市场,面向全国市场,心想国际市场”的指导思想。经过几年努力,公司提出的建设一个功能完善的市场网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市场营销队伍,统一全面规范管理全国市场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到2000年10月,已在全国22个省、市、区建立了销售网点,在昆明建立了一个销售公司,为进一步扩大销售奠定了基础。
        搞好产品宣传,是扩大市场分额的重要手段。公司先后派人参加昆明世博会、上海展销会等大型展销活动能够,全年广告费支出近200万元,大大提高了特安呐的知名度,使销售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
  四、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增添企业活力的有力保证。
        公司在内部进行了几项重大改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1、改革机构设置。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能范围,对行政人员实行四定:定位、定岗、定责、定酬。做到事事有部门管,人人有事做,个个尽职责,整个公司各项工作有机配合,运动自如。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事事有规定,人人守规矩,个个按制度办事,整个公司运转有条不紊。
  3、改革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职能部门实行高级职员、中级职员、一般职员的三等九级工资制度;各车间根据不同工种,能计件到人的一律计件到人,不能计件到人的,实行车间集体计件,按小组核算劳动量和报酬,真正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技术含量高的工资高,劳动简单的工资低。初步形成具有特安呐自己特点的工资管理体系。公司还鼓励员工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员工月工资收入达不到400元的自动辞职,制剂车间员工月工资收入达不到800元的,车间主任要受罚。员工收入与产品产量、质量形成三位一体,员工增加收入的结果,必然就是提高产量和质量。工资真正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杠杆。随着公司效益的提高,还不断的提高计件单价或增加待遇,使员工收入也随着公司效益增长,“以厂为家,厂兴我富”成为员工的口号和实际行动。
  4、选拔使用好中层干部和关键技术岗位人员。坚持能者上,庸者下,不讲情面,只认德才,不认亲友,选拔好中层干部,使其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技术要求高的制剂车间、提取车间的人员采取在全公司员工中自荐、面视、考试等办法挑选,同时从技校选拔了14名优秀学生进入车间,保证了两个车间能正常高效运转。
  5、培养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针对员工中雇佣观念比较突出,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浪费很大的状况,公司提出了要树立“勤俭、扎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勤俭是企业立家之本,扎实是体现办事的成效,创新是企业不断前进的灵魂。通过努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五、抓好GMP认证,提高产品质量,是制药企业的生命。
  通过GMP认证,是药品生产企业必由之路,它能全面反映企业药品质量取得国家和社会公认的一面镜子。公司从1997年就开始抓此项工作,唐修文自任GMP小组组长,几年来共投资1330多万元对综合制剂车间、提取车间进行了改、扩、建,增加先进的制药设备,改善厂区环境。并按照GMP的要求制定了462个文件,对整个公司管理有了很大的促进。

新世纪特安呐的前景必定更美好
        特安呐发展很快,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但特安呐人并不满足。他们知道,省内外许多研究开发三七系列产品的企业正在异军突起。云南省仅玉溪市从事三七深加工的企业就有4家,昆明市从事总甙提取的企业就有20多家,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就有378家,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今天你走在别人前面,明天也许别人就会跑到你的前面。只有不断的超越自己,才能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发展。为此,特安呐人已经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2001年1月19日特安呐公司已由私营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改制后的特安呐土云大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并将其吸纳为主要股东,形成了以三七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现代企业,科技开发的后劲将大大加强。
        2001年2月2日至3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王永炎等8人组成的专家组对文山州三七产业及特安呐公司进行了参观考察。王永炎教授赠送给特安呐公司一份药方,以表达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意。中国中医研究院还与特安呐公司签订了三七深加工产品开发意向书。
改制后的特安呐,一定会依靠自身优势及各位股东所具有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机遇,在国家对医药行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把三七产业做强做大。
特安呐,人民心中的月亮神,将载着人类最美好的祝愿,从壮山苗岭飞向神州大地,飞向五湖四海。

(新闻来源:《企业家》2001年3月31日3版)

 

上一篇:在特安呐公司与日本三和株式会社合作项目签字仪式上的讲话
下一篇:特安呐:飞向新世纪的月亮神
推荐信息
+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开表2023年第一季度污染源委托性监测项目信息
+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开表2022年第三季度污染源委托性监测项目信息
+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开表2022年第二季度污染源委托性监测项目信息
+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开表
+云南特安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信息公开表
回到顶部 天猫 二维码